您所在位置:網站首頁 >資訊 >

東北民俗詳情

東北民俗

朝鮮族(中國)之由來

2016-5-31 14:45:048124人已關注
       在清朝對東疆的“封禁”時期,中朝兩國對邊界的管理都相當嚴格。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朝鮮人越江而至中國領土者仍屢見不鮮。公元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朝鮮肅宗二十三年)至1699年間,朝鮮全國遭遇嚴重的自然災害和瘟疫,致使其首都僵尸達3900余,各道死亡者合25萬余人。

    在這種情況下,于公元1700年在朝鮮北部首次出現了攜家眷、牽牛馬而潛居我國東北謀生的現象。咸鏡道鐘城人嚴貴玄,率妻子兒女并持牛馬入居于吾羅、寧古塔兩間站院,結果被清人發現,將其捉拿送到北京。此后,為了生計而潛越邊界者越來越多。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慶源、慶興、鐘城等地的朝鮮人因“歲饑涌聊生”,自阿山、阿吾地潛越圖們江,殺四人,并劫取人參、緞布、衣服等,朝鮮將金禮進等六人斬首,李友白等四人俱從寬免死,慶源、慶興府使和阿吾地萬戶俱革職。1741年(乾隆六年,英宗十七年)因年荒饑餓,朝鮮西嫩達伊牟等男女55名趁土門(圖們)江凍冰而潛入江北,餓死30人,其余25人尋榛子、松子等物,或在河中打魚,各處覓食,被寧古將軍摩下清兵捉住,解送到奉天衙門,后來由朝鮮使臣回國時順便帶去。1832年(道光十二年,純宗三十二年),朝鮮張高麗等二人越圖們江挖參捕牲,因迷路在“山東人于蒿窩棚換衣剃發”被清軍拿獲,于蒿交山東巡撫處理,將張高麗、張丫頭押送朝鮮甲山府“梟首警眾”。

  從史書的諸多記載可知,在19世紀中葉以前潛越邊界的朝鮮人,無論何種原因,一經發現,皆被遣還回國,朝鮮大多將其處以重刑。當然,亦有越江后藏匿起來的。留在中國境內的朝鮮人皆剃發易服,被漢、滿民族所同化。1987年,有人對延邊各縣市進行過朝鮮族遷入時間的專門調查,結果證實,近代最早遷入延邊的朝鮮族皆在1850年前后,沒有發現1850年之前遷來定居的例子。

  因此,中國朝鮮族的歷史應從19世紀后半期算起,而19世紀前半期朝鮮族的遷入,皆應視朝鮮移民史或中朝關系史。

  自19世紀中葉以來,由于戰亂、饑荒、封建暴政、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朝鮮等多種原因,有大批朝鮮人陸續遷入我國東北邊疆的一些地方定居下來,漸漸地分化成了在我國境內的又一支民族共同體。

  1905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乙已保護條約,將朝鮮變成日本的所謂被保護國,激起了廣大朝鮮人民的強烈義憤。日本帝國主義血腥鎮壓成千上萬的反日義兵和投身愛國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致使大批反日義兵、志士仁人和反封建統治的農民滿懷國亡家破的悲憤紛紛背井離鄉,北赴中國的東三省。到1909年,延邊已有朝鮮族98000余人,占延邊總人口的766%。1906年,朝鮮族反日志士李相禹在龍井創辦反日私立學校-- 瑞甸書塾,實行徹底的民族主義教育和反日啟蒙教育以來,朝鮮族反日私立學校像雨后春筍般地建立起來,遍布全延邊。先后建立起來的明東、昌東、正東、光成等眾多私立學校,都成為當地培養反日人才的搖籃和開展反日斗爭的中心。從此開始了朝鮮族人民近40年的艱難曲折的反日斗爭。在191931日爆發的朝鮮31反日獨立運動的推動下,早已與上海和俄國沿海洲反日獨立運動者保持密切聯系的延邊的反日志士立即呼應,醞釀一場反日大風暴。當年313日,來自延邊各地的3萬多名朝鮮族農民和私立學校師生,齊集于日本總領事館所在地龍井,舉行了延邊歷史上規??涨暗姆慈占瘯?,宣讀反日獨立宣言,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迫于日方的壓力,地方當局殘酷地鎮壓了朝鮮族人民的和平示威,當場開槍打死示威者10名、傷40名,7名重傷者死于醫院。317日,1500名朝鮮族群眾抬著受難者的遺體舉行抗議游行。截至4月末,共有86670名朝鮮族群眾在當地參加了反日集會和示威游行。

  1920年夏,延邊朝鮮族反日部隊獨立軍擁有指戰員2900余名和步槍2600余支。192067日,洪范圖和崔明祿指揮的反日部隊,在風梧洞伏擊由駐朝日軍第十九師團派來的越江追擊大隊(260余名),斃敵150余人。此風梧洞戰斗成為朝鮮族反日武裝在東北境內大量消滅日本正規軍的第一仗。在風梧洞遭到慘敗的日本侵略者,為了消滅延邊的朝鮮族反日部隊,于1920102日悍然挑起琿春事件,糾集日本正規軍2萬余人,發動了血淋淋的庚申年討伐,殺死朝鮮族2285人,焚毀2507戶民宅。10月下旬,洪范圖和金佐鎮率領的兩支反日部隊,在和龍縣三道溝的青山里、二道溝的完樓溝、漁浪村、874高地等地連戰日軍,共殲敵近千人,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顯示了延邊地區朝鮮族人民反日民族解放斗爭的英雄氣慨。

  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了918"事變,武裝占領東三省。918事變后,中共滿洲省委所制定的對朝鮮族的基本政策完全符合朝鮮族人民的利益與愿望,從而空前地調動了朝鮮族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反日積極性。延吉、和龍、汪清、琿春、安圖等地的縣委及各區委書記,基本上由朝鮮族擔任。延邊朝鮮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者下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日武裝斗爭。1931年秋的秋收斗爭,1932年春的春荒斗爭,都為今后的武裝反日打下了群眾基礎。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延邊朝鮮族人民與兄弟民族人民并肩戰斗,沖鋒陷陣,捐軀報國,為抗戰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涌現出了2726名烈士,其中朝鮮族為2560名。

  194588日,蘇聯對日宣戰。814日,蘇聯紅軍從汪清、琿春兩地進入延邊,于818日解放延吉。19日,延邊各族人民在龍井召開大會,隆重歡迎蘇聯紅軍,熱烈慶??谷諔馉幍膭倮?。1945918日,中共東北委員會延邊工作委員會即東北抗日聯軍延邊分遣隊的姜信泰等人進駐延吉。中共延邊地委、延邊專員公署及延邊軍分區相繼成立,為建立鞏固的東滿根據地打下了政治和組織基礎。194511月,在美國的慫恿和扶持下,蔣介石發動了內戰,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東北,先后占領綿州、沈陽、四平、長春、蛟河,并揚言一周內打到圖們江。延邊警備旅的勇士們在蛟河--拉法--新站一線,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戰斗,打退了他們的進攻,保衛了延邊大地。

  19467月至19484月,延邊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滿腔的革命熱情投入土地改革。朝鮮族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分得土地、撐握各級政權的延邊朝鮮族人民表現出空前的參軍參戰熱情,到處是父子、夫婦、兄弟之間爭先恐后參軍的動人場面。1946年至1948年,延邊有52000余名青壯年踴躍參軍,其中85%是朝鮮族。他們大都編入東滿獨立師、東北民主聯軍第十縱隊第二十八師、二十九師、三十師。他們先后參加東北解放戰爭、平津戰役、渡江戰役,后又參加了廣西、海南島戰役等,涌現出東滿警備旅一團團長樸洛權等3350各烈士,其中3041名是朝鮮族,還出現了金成范戰斗模范連、鋼八連、工農英雄連;等許多英雄集體和特等功臣韓國和、一級人民英雄金天德等290多名戰斗英雄。延邊各族人民的支前熱情也相當高漲,共動員擔架3720付,牛馬車19000輛,參加支前助戰的民工302300人次,涌現出3434名立功者,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1949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延邊各族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使農業、工業和交通運輸、郵電、商業、貿易、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都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9506月爆發朝鮮內戰。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仁川登陸,干涉朝鮮內戰,大舉北進。延邊各族人民響應中央人民政府的號召,同人國人民一道,高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積極參軍參戰。

  195293日,在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正式成立。朝鮮族多年來的宿愿,終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變成了現實。195512月召開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根據19549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將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改稱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傊?,百余年來一直遭受民族壓迫的朝鮮族人民終于作為中國少數民族的一員,成了自治地方的主體民族,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 客服熱線
  • 商務洽談
  • 13596379558
  • 投訴建議客服
  • 13704312303
国产精品离异富婆